教學培訓師|陳韋安
0
  • 登入
  • 關於韋安
  • 韋觀點文章
  • 公開班資訊
  • 一對一諮詢
  • 教具/商品/服務
  • 他方合作課程/活動
  • 註冊
  • 登入
  • 0
教學培訓師|陳韋安
  • 關於韋安
  • 韋觀點文章
  • 公開班資訊
  • 一對一諮詢
  • 教具/商品/服務
  • 他方合作課程/活動
教學培訓
  • 文章總覽
  • 分類
  • 教學培訓 (34)
    • 領導管理 (10)
      • 職場提升 (4)
        教學 (15) 教學設計 (15) 講師 (14) 講師培訓 (14) 教學技巧 (15) 講師技巧 (15) 培訓 (1) 培訓成效 (1)
        1. 首頁
        2. 韋觀點文章
        3.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二):全新架構課程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二):全新架構課程

        2024 Jan 09 教學培訓
        內容目錄
        1. 階段一:先想架構
        2. 階段二:再想內容
        3. 階段三:再想手法
        4. 整體提醒

        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但尚未規劃成課程,
        通常我會建議用便利貼進行整體的發想,
        除了實體的便利貼以外,也可以用線上的便利貼軟體進行,
        線上便利貼的好處是不用擔心牆面不夠用
        😆
        Canva、Figjam、Miro都很適用,


        把每個大的、重要的知識點與技能先個別列出來(一張便利貼只寫一個),
        如果要精細一點的話,建議找專家協助知識萃取,
        之後再開始進行以下步驟,逐步完成課程設計。 

        階段一:先想架構

        架構編排的三種建議:
        1. 由淺入深,分階段教學
        從簡單好懂的先學,以建立後面深度需要的基礎知識,
        尤其有些東西沒有先建立基礎,後面學不會。

        ※例如:先學會簡報排版的基本概念,再學美化、配色


        2. 由局部到整體,分階段教學
        有些知識或技巧由好幾個部分所組成,沒有一定順序,
        先一塊一塊教,確認都清楚學會,再整體串在一起做整體的運用,
        也可以先用一個比較好記憶的順序教學,再補充說明沒有一定順序。

         ※例如:目標設定SMART法則、DISC 


        3. 依照流程的先後順序,分階段教學
        有些東西是有固定流程的,這個就是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
        確保大家每一步都會了再往下一步。

        ※例如:SPIN銷售法,S→P→I→N 有一定順序


        以上三種編排方式也有可能相互交叉
        例如一套大的知識技能包含了A、B、C
        A是B跟C的先備知識或關鍵態度、B是一套流程、C有三種方法
        A就一定在B跟C之前,
        B的內容就按照內容的流程步驟教學,
        C的內容就依自己覺得順的方式分階段教,再回頭看整體,
        如果B跟C如果沒有一定順序,就可以看哪一個應該要先排前面。


        階段一提醒:
        別忘了要思考學員對象適不適合這樣的架構(太淺或太深),
        這樣的架構有沒有辦法達到一開始預設的學習目標。


        備註
        我個人慣性的編排偏好會將最核心的內容放在整個時間的中段,
        前段為先備知識或態度的建立,後段為進階或延伸內容,
        這樣可以確保進入核心內容前,大家的心態與知識已有足夠堆疊,
        後段延伸內容即便沒有講完,影響也不大。 

        階段二:再想內容

        每一個階段架構要放入的具體內容,
        要有什麼資料、要怎麼講比較清楚易懂,
        要不要有故事案例、要講多深、要講多廣…等,
        對於要安排什麼內容影響最大的有2件事,


        1.受眾學員
        依照學員的族群、年齡、背景,去思考詳細的內容,
        他們要學的內容需要多少? 深度需要多深?
        怎麼說明他們最容易理解?
        什麼案例故事最貼近他們的實際狀況?
        內容應該要拆得多細對他們最容易理解?

        例如對完全不懂的人,可能連名詞定義都要解說,
        已經有一定經驗的人不一定要解說定義,只要談應用與實務案例就好。 


        2.自己的專業內涵與實務經驗
        專業與實務經驗的程度會影響到自己能夠放入的深度與廣度,
        依照自己真實的程度與經驗放內容,不要硬放自己還沒有掌握的,
        無法駕馭或給予實務問題的回應反而扣分,
        如果是拿別人的經驗當案例,就要老實說是別人的。


        而已經太過專業的,
        很容易覺得一些太基本的東西不用講,或是覺得這個大家都懂,
        需要先回頭了解一下受眾學員的程度,別忘了自己也是從初學者開始的。

        有時在編排的過程中,
        會把自己過去學習的筆記、書、課程拿出來參考,
        盡可能的用自己的詮釋,並重新依照課程與對象,
        編排與轉化成他人也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


        備註:
        有比較完整的內容後,再去思考時間條件能夠放到多少,
        如果有需要刪除的內容或有部分架構可以忽略?
        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一定要教會的是哪些? 


        階段二提醒:

        1. 隨著教學與實務經驗,內容的編排有可能會有調整與變化,
          所以不要有一次就做到「最完美」的想法,只會逼死自己&拖慢速度而已,
          依現在能力與狀況,編排出最適合的內容比較重要。
        2. 如果有要做簡報的話,此階段已經可以開始製作,
          讓內容可以視覺化也完整,在做調整與編排也會比較看得到全面,
          內容全部建構完整後再美化排版。
        3. 剛開始構想時也可以用便利貼(如開頭附圖),
          以關鍵字的方式,自己了解那個內容是什麼就好,
          先全部構想好,再開始做簡報編排詳細。


        階段三:再想手法

        學員人數、身分年齡、學習動機、場地環境、設備
        都有可能會影響手法的設計
        至少要會運用關鍵的七種教學手法
        1. 講述
        2. 問答
        3. 案例/故事
        4. 影片
        5. 討論
        6. 示範
        7. 實作演練 
        以上的一般運用還不太會受到場地環境、設備的限制,
        如果要做比較多元的設計就要依實際狀況安排,
        建議同一個內容至少要有3種以上的方法可以運用,
        才可以深化學習或依狀況做調整搭配, 
        適當的改變教學手法也能改變學員的狀態,
        學員才不會覺得單調或無聊。


        別忘了教學目標也會影響到運用的手法安排,
        L3或L4的目標,最好要有示範跟實作演練,能的話加上點評回饋。 

        如果還有熟悉運用其他不同的教學變化,
        也可在有助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階段三提醒
        手法的安排都是為了能夠達成教學目標,
        不要為了安排而安排,為了活動而活動,
        要從能不能達到期望的教學目標去思考合適的手法,
        也不需要同一個內容分別把7種基本手法都用上,
        如果學員已經能理解以後,還在同一主題內容繞,可能會不耐煩。

        整體提醒

        1. 整個設計的過程可能橫跨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都有可能,
          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一天兩天就設計好,
          所以如果需求單位的邀約是需要自己設計新課程的話,
          一定要保留足夠的時間設計跟架構,最好還能找信任的人試教。
        2. 通常剛開始都容易塞很多內容,
          要有預期如果時間不夠,
          有哪些內容可以先跳過,有哪些手法可以不操作。
        3. 可以預留一些時間在最後做一些複習、分享或QA。

        下一篇跟大家分享
        設計課程架構的第二、三種狀況:
        現有課程調整 以及 原有課程的重新組合



        相關課程

        點擊前往報名

        陳韋安
        投身教育訓練領域超過15年,
        具備 企管顧問規劃師、企業內訓練部門主管、授課講師 全方位經歷,
        專精 教學技巧、領導管理、職場溝通、團隊協作 主題,
        擅長運用多元的教學技巧, 創造互動有趣的學習過程,
        幫助學員能由淺入深掌握關鍵、進行反思與活用,提高課後行為改變的可能性。

         
        • 教學
        • 教學設計
        • 教學技巧
        • 講師
        • 講師培訓
        • 講師技巧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一):設計的大原則

        我自己在設計課程,或是幫朋友一起設計的過程與經驗,包含設計大原則、前置準備、設計的不同狀況與考量。

        • 2024 Jan 09

        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三):原有課程調整與重組

        隨著授課邀約增加、經驗累積、對象不同...等, 原本的課程很可能會需要調整,或是跟其他內容搭配重組

        • 2024 Jan 09

        教學提問常見的2種誤區

        提問是最簡單基礎的互動模式,但對於一些剛開始進行教學的講師來說,容易會在運用提問時發生下面兩種狀況

        • 2024 Jan 15
        破除新手講師冒牌者症候群的6個思維

        破除新手講師冒牌者症候群的6個思維

        許多對教學有嚮往的朋友想要成為講師,或者剛開始成為講師時,常會懷疑自己或者對自己的專業或教學要求過度謹慎,進而產生冒牌者症候群的狀況,讓自己始終不敢踏出去,或是帶著自我懷疑前進,要如何破除自我懷疑的冒牌者症候群,可以參考以下6個思維

        • 2025 Mar 11
        講課不嗨,怎麼提高學員專注

        講課不嗨,怎麼提高學員專注?

        前陣子有位授課風格比較沉穩的講師,在考慮要不要在課程中加入計分競賽,因為他想要提高學員的專注,但自己的風格又不是會弄得課程很嗨的,就問我該怎麼做比較好?我提供了兩個方向給參考:1.有計分不一定要很嗨。 2.運用不同的教學變化。

        • 2025 Jan 14

        化繁為簡的三個教學設計技巧

        前一篇我們提到了教學設計中化繁為簡的重要性與好處,這篇文章與你進一步分享三個化繁為簡的實用小技巧:比喻法、分類整理、視覺化

        • 2024 Jan 16

        課程邀約

        • 課程邀約默契

        聯絡我們

        • Email: [email protected]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教學培訓師|陳韋安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