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設計課程(二):全新架構課程
2024 Jan 09 教學培訓
具有專業知識、技能或經驗,但尚未規劃成課程,
通常我會建議用便利貼進行整體的發想,
除了實體的便利貼以外,也可以用線上的便利貼軟體進行,
線上便利貼的好處是不用擔心牆面不夠用😆
Canva、Figjam、Miro都很適用,
把每個大的、重要的知識點與技能先個別列出來(一張便利貼只寫一個),
如果要精細一點的話,建議找專家協助知識萃取,
之後再開始進行以下步驟,逐步完成課程設計。
階段一:先想架構
架構編排的三種建議:
1. 由淺入深,分階段教學
從簡單好懂的先學,以建立後面深度需要的基礎知識,
尤其有些東西沒有先建立基礎,後面學不會。
※例如:先學會簡報排版的基本概念,再學美化、配色
2. 由局部到整體,分階段教學
有些知識或技巧由好幾個部分所組成,沒有一定順序,
先一塊一塊教,確認都清楚學會,再整體串在一起做整體的運用,
也可以先用一個比較好記憶的順序教學,再補充說明沒有一定順序。
※例如:目標設定SMART法則、DISC
3. 依照流程的先後順序,分階段教學
有些東西是有固定流程的,這個就是按照步驟一步一步來,
確保大家每一步都會了再往下一步。
※例如:SPIN銷售法,S→P→I→N 有一定順序
以上三種編排方式也有可能相互交叉
例如一套大的知識技能包含了A、B、C
A是B跟C的先備知識或關鍵態度、B是一套流程、C有三種方法
A就一定在B跟C之前,
B的內容就按照內容的流程步驟教學,
C的內容就依自己覺得順的方式分階段教,再回頭看整體,
如果B跟C如果沒有一定順序,就可以看哪一個應該要先排前面。
階段一提醒:
別忘了要思考學員對象適不適合這樣的架構(太淺或太深),
這樣的架構有沒有辦法達到一開始預設的學習目標。
備註
我個人慣性的編排偏好會將最核心的內容放在整個時間的中段,
前段為先備知識或態度的建立,後段為進階或延伸內容,
這樣可以確保進入核心內容前,大家的心態與知識已有足夠堆疊,
後段延伸內容即便沒有講完,影響也不大。
階段二:再想內容
每一個階段架構要放入的具體內容,
要有什麼資料、要怎麼講比較清楚易懂,
要不要有故事案例、要講多深、要講多廣…等,
對於要安排什麼內容影響最大的有2件事,
1.受眾學員
依照學員的族群、年齡、背景,去思考詳細的內容,
他們要學的內容需要多少? 深度需要多深?
怎麼說明他們最容易理解?
什麼案例故事最貼近他們的實際狀況?
內容應該要拆得多細對他們最容易理解?
例如對完全不懂的人,可能連名詞定義都要解說,
已經有一定經驗的人不一定要解說定義,只要談應用與實務案例就好。
2.自己的專業內涵與實務經驗
專業與實務經驗的程度會影響到自己能夠放入的深度與廣度,
依照自己真實的程度與經驗放內容,不要硬放自己還沒有掌握的,
無法駕馭或給予實務問題的回應反而扣分,
如果是拿別人的經驗當案例,就要老實說是別人的。
而已經太過專業的,
很容易覺得一些太基本的東西不用講,或是覺得這個大家都懂,
需要先回頭了解一下受眾學員的程度,別忘了自己也是從初學者開始的。
有時在編排的過程中,
會把自己過去學習的筆記、書、課程拿出來參考,
盡可能的用自己的詮釋,並重新依照課程與對象,
編排與轉化成他人也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
備註:
有比較完整的內容後,再去思考時間條件能夠放到多少,
如果有需要刪除的內容或有部分架構可以忽略?
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一定要教會的是哪些?
階段二提醒:
- 隨著教學與實務經驗,內容的編排有可能會有調整與變化,
所以不要有一次就做到「最完美」的想法,只會逼死自己&拖慢速度而已,
依現在能力與狀況,編排出最適合的內容比較重要。 - 如果有要做簡報的話,此階段已經可以開始製作,
讓內容可以視覺化也完整,在做調整與編排也會比較看得到全面,
內容全部建構完整後再美化排版。 - 剛開始構想時也可以用便利貼(如開頭附圖),
以關鍵字的方式,自己了解那個內容是什麼就好,
先全部構想好,再開始做簡報編排詳細。
階段三:再想手法
學員人數、身分年齡、學習動機、場地環境、設備都有可能會影響手法的設計
至少要會運用關鍵的七種教學手法
- 講述
- 問答
- 案例/故事
- 影片
- 討論
- 示範
- 實作演練
如果要做比較多元的設計就要依實際狀況安排,
建議同一個內容至少要有3種以上的方法可以運用,
才可以深化學習或依狀況做調整搭配,
適當的改變教學手法也能改變學員的狀態,
學員才不會覺得單調或無聊。
別忘了教學目標也會影響到運用的手法安排,
L3或L4的目標,最好要有示範跟實作演練,能的話加上點評回饋。
如果還有熟悉運用其他不同的教學變化,
也可在有助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設計。
階段三提醒
手法的安排都是為了能夠達成教學目標,
不要為了安排而安排,為了活動而活動,
要從能不能達到期望的教學目標去思考合適的手法,
也不需要同一個內容分別把7種基本手法都用上,
如果學員已經能理解以後,還在同一主題內容繞,可能會不耐煩。
整體提醒
- 整個設計的過程可能橫跨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都有可能,
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一天兩天就設計好,
所以如果需求單位的邀約是需要自己設計新課程的話,
一定要保留足夠的時間設計跟架構,最好還能找信任的人試教。 - 通常剛開始都容易塞很多內容,
要有預期如果時間不夠,
有哪些內容可以先跳過,有哪些手法可以不操作。 - 可以預留一些時間在最後做一些複習、分享或QA。
下一篇跟大家分享
設計課程架構的第二、三種狀況:
現有課程調整 以及 原有課程的重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