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尊重是一場好課程的開始
2024 Oct 18 教學培訓
最近,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 被講座承辦人批評的事情炸鍋了,
我想從我自己接過公部門案子的經驗,分享一些想法
1.多數單位的承辦人還是很客氣親切
首先,我還是要說一下,
大多數的承辦人都還是非常客氣的,
無論是課程安排的溝通, 還是現場的協助,
承辦人員通常都會讓講師在接洽與授課過程中感到尊重,
雖然不清楚私底下是不是也會說些閒話,但我是還沒遇過,多數都合作得算愉快。
2.講課時間與承辦準備時間的差異,容易造成誤解
從承辦、學員或旁人的角度來看,
講師上台講個幾小時,工作時間就結束了,好像每小時2000很好賺,
可以理解承辦人員在課前、課後的準備工作非常繁瑣,
各種行政工作、場地安排到學員溝通,
即便再怎麼不用心, 每個環節都還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用心的話就更多了,
但沒有實際講過課, 或跟在講師身旁共事過,
容易誤認為講師就上台這幾小時, 講講話就完成工作,很輕鬆。
3.課程的整體相關時間遠超台上時間
以我自己的經驗,如果是新的主題,
準備時間至少是台上授課時間的6倍以上,
包含構思、資料整理、課程設計、手法安排、簡報製作、素材搜尋、練習或順流程...等,
這些背後的工作時間遠超過在台上的授課時間,
即便是我們常常講授的主題,準備時間雖然較少,
但也不是隨便打開電腦就能開始上課,
每一次授課都需要因應時間、學員族群、場地環境...等,
思考如何調整,確保課程合適且有效、有用。
4.平常的累積與學習,難以衡量時間與成本
除了為每個課程所做的直接準備外,
講師平時的學習和專業的累積,更是無法輕易衡量的,
不管是不是已經成為講師, 肯定都需要不斷學習與累積自己的專業能力,
這些努力的過程並不會在課程中看見,卻是支撐講師工作的重要底蘊,
講師的專業不僅僅是因為一、兩次的課程準備,而是長久累積下來的結果,
相信齊廷洹在課程的準備,與平時的累積都花費不少時間與心力,
先不管他是誰的兒子,對於講課的用心與投入就該被尊重。
5.課程時間以外的隱形成本
就算只是一場2小時的講座,
把前置準備與交通時間加上去,
如果時間與地點很剛好可以搭上,才有機會一天兩場,
假設授課地點離居住地較遠, 那一天的時間幾乎就沒了,
但我們也還會有其他累積的工作需要處理, 不是只有講課。
6.相互尊重是良好合作的基礎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承辦人、學員與講師之間,
可以彼此尊重與欣賞,維持良好合作關係,
承辦人對講師的尊重,學員在課程的投入,
都會讓講師更願意且用心準備跟授課,
很多時候不是錢的問題, 是心情的問題;
講師也不要用高姿態的方式互動, 尊重承辦人與學員,
彼此良好的互動才會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以上是從我個人經驗 延伸的想法與分享,
真的彼此多點尊重與同理,會少很多紛爭跟問題,讓我們在培訓的路上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