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除新手講師冒牌者症候群的6個思維
2025 Mar 11 教學培訓
許多對教學有嚮往的朋友想要成為講師,或者剛開始成為講師時,
常會懷疑自己
「我真的夠專業嗎?會不會被問倒?」
「業界這麼多大神,我真的夠格教學嗎?」
「我知道怎麼做,但該怎麼教?」
這些聲音可能來自對自己的不自信,
或者對自己的專業或教學要求過度謹慎,
進而產生冒牌者症候群的狀況,
讓自己始終不敢踏出去,或是帶著自我懷疑前進,
要如何破除自我懷疑的冒牌者症候群,可以參考以下6個思維
3 個正向面對的思維
1. 講師不是全知全能
許多新手講師認為,
自己必須懂領域內所有的東西且能即時回答任何問題,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專業」,
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位講師可以全知全能,
即使是業界權威,也會遇到不知道的問題。
當面對學員的提問時,如果剛好不知道答案,可以大方承認,
並且後續補齊相關專業知識,學員會感受到你的誠實,相信你不會亂教亂講話,
比起一開始就全部都懂,持續的進步與學習才是實際上會有的狀況。
2. 教你所做,做你所教
你不需要是「學術理論權威」,但你可以是「實戰經驗豐富的講師」,
與其擔心自己專業不夠,不如把重點放在
「我做過、完成過什麼?」
「我具備那些實戰經驗?」
「如何將實戰經驗轉化為教學內容」
正因為你所教的都是你做過的,那麼也就不存在著冒牌者的問題。
3.沒有起步,哪來進步?
如果因為害怕不夠好、不夠完美、不夠專業,
所以遲遲不敢踏出一步,那最終只會原地不前,
所有的大師也都曾經是菜鳥,所有的進步都是從第一步開始,
要從每次的教學實戰經驗當中,發現可以進步的地方,
逐步優化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手法,
教學的能力才會越來越成熟,
與其糾結於完美,不如專注於進步。
3個反向思考的思維
1.一堆唬爛的人都能教了,你憑什麼不行?
這句話雖然有點暗黑,但卻是殘酷的現實,
市場上太多靠話術、造勢,只有半桶水卻講得自己像水庫一樣,
誤人子弟、沒有教學責任心,甚至會PUA學員的講師,
不管是專業度或責任感,你都比他們好太多了!
不出來拯救那些無助的學員嗎?
2.最會教的,通常不是最強的,而是最懂學生的
很多專家講課時,會有「專家盲點」,
他們太強了,面對程度較低的學員,無法理解他們學習的困難點,
面對剛接觸的學員也會用專業解釋專業,反而讓學員更聽不懂,
但真正好的老師,往往不是最頂尖的專家,而是「知道學生痛點」的人,
能夠思考到學員程度與學習狀況,
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法設計出讓學員跟得上、學得會的課程。
3. 頂尖專家沒空教,學生需要的是「比他們強又願意教的人」
真正的業界頂尖專家,通常都在忙著做研究、搞專案,
不一定有時間出來教學,就算擠出時間,
也不一定願意花時間好好的設計整體的教學歷程與手法技巧,
學生真正需要的是「比他們強又願意教的人」,
只要你在該領域比他懂、比他強、比他有經驗,甚至只是不同的觀點,
又有教學熱忱、又能好好設計教學,就是一個好講師了,
你不需要是金字塔頂端的專家,你只需要比你的學員懂得多一點,能夠幫助他們前進,
問問自己「我現在的知識程度,適合教哪些人?」
是沒接觸過的門外漢、剛入門的新手、有經驗但還可以更專業?
清楚自己適合的對象,你就是能帶領他們前進的好老師。
要成為講師不是完全不需要準備,
課程開發、課程設計、教學手法、知識轉化…等,都需要花時間,
當你願意花時間在這些準備上,就已經踏上成為好講師的路上了,
別讓冒牌者症候群阻礙了自己,
有起步,才有進步。
相關課程
【七大關鍵教學技巧】
【一課多變教學設計】

陳韋安
投身教育訓練領域超過15年,
具備 企管顧問規劃師、企業內訓練部門主管、授課講師 全方位經歷,
專精 教學技巧、領導管理、職場溝通、團隊協作 主題,
擅長運用多元的教學技巧, 創造互動有趣的學習過程,
幫助學員能由淺入深掌握關鍵、進行反思與活用,提高課後行為改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