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到底有什麼不同?
2024 Jan 16 教學培訓
內容目錄
在教育訓練領域當中,應該會常聽到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經由仔細設計過的規則進行活動操作,
從中體現出某些行為,並且透過引導與聚焦產生覺察,
引出某議題的深入探討,甚至產生後續的相關學習與行動。
以企業內訓來說,大多會用在團隊課程,
當然其實溝通、部分的主管議題、某些態度面的課程、甚至企業文化,
也是可以運用體驗活動來帶領,進而引出想要深入談論的議題。
將所要教的知識、技巧,
運用一些設計好的練習或活動方式,
讓學員更容易吸收理解或是熟練運用,
例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牌卡排列、實際演練...等,
運用更多元的教學活動,提高學員的主體性,
讓學員彼此發揮更多功能,
除了有助學習效果以外,也能夠促使學員更加的投入課程,
同時也是觀察學習狀況與吸收程度的好時機。
在遊戲的進行過程中,學員就能夠學到相關的知識,
有許多的桌遊或實境遊戲就具有這樣的效果,
或是把原本的桌遊規則做修改而符合要教學的內容,
甚至可以針對企業客製化桌遊或實境遊戲,
在玩樂的過程中也帶來知識的學習,
近兩年很火熱的ESG、SDGs 永續議題,就有被設計成桌遊,
在遊玩的過程當中就能初步了解相關知識。
遊戲教學 跟 體驗活動 比較不容易區分,
我自己的分法是看這個活動/遊戲 是不是直接把知識點設計進去,
如果在遊戲的規則與內容直接會了解知識點,
我會分類為遊戲教學,
如果過程沒有直接的了解知識點,
需要透過後續的引導反思再提出知識點,
我會分類為體驗活動。
套用到學習過程當中,強化學習的動力與趣味性,
但並不是進行遊戲,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集點方式,
考試、問答通過就加一點,集滿n點能夠換什麼之類的,
在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化就是積分、獎勵、排行、分組競賽、搶答,
但其實遊戲化元素還有很多,
包含社交性、創造性、自主性...等技巧,
遊戲化機制其實都是緊扣著人性,
學員會因為遊戲化的機制,提高動機、更加投入,也因此學得更好。
沒有哪個比較好,需要依照教學目標、對象、時間、期待、場地...等進行設計,
還有講師自己能掌握的程度有哪些,並沒有一套通用的教學方式,
或是只能出現哪種,也有可能一個課程以上四種都用進去了,
但要很清楚這樣安排的目的與效果對教學目標的幫助,
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遊戲而遊戲,
但講師在跟邀課單位對焦的時候,
很有可能對方並不是很清楚這些差異,
所以比較保險的說法大多還是
「會有許多互動與活動,讓學員更容易吸收,也不會無聊」
然後再詳細解釋是會怎麼帶領操作,以及帶來的學習收穫。
體驗活動、教學活動、遊戲教學、遊戲化教學這四個名詞
之前跟講師或辦訓人員聊天時,發現會有不清楚這四種差異的狀況,
所以想發這篇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下都是我個人的定義與理解,也歡迎交流彼此的見解,
體驗活動
對我來說比較屬於體驗教育在運用的活動,經由仔細設計過的規則進行活動操作,
從中體現出某些行為,並且透過引導與聚焦產生覺察,
引出某議題的深入探討,甚至產生後續的相關學習與行動。
以企業內訓來說,大多會用在團隊課程,
當然其實溝通、部分的主管議題、某些態度面的課程、甚至企業文化,
也是可以運用體驗活動來帶領,進而引出想要深入談論的議題。
教學活動
除了一般的講授、問答、看影片以外,將所要教的知識、技巧,
運用一些設計好的練習或活動方式,
讓學員更容易吸收理解或是熟練運用,
例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牌卡排列、實際演練...等,
運用更多元的教學活動,提高學員的主體性,
讓學員彼此發揮更多功能,
除了有助學習效果以外,也能夠促使學員更加的投入課程,
同時也是觀察學習狀況與吸收程度的好時機。
遊戲教學
把要學習的內容設計成遊戲中的元素或規則,在遊戲的進行過程中,學員就能夠學到相關的知識,
有許多的桌遊或實境遊戲就具有這樣的效果,
或是把原本的桌遊規則做修改而符合要教學的內容,
甚至可以針對企業客製化桌遊或實境遊戲,
在玩樂的過程中也帶來知識的學習,
近兩年很火熱的ESG、SDGs 永續議題,就有被設計成桌遊,
在遊玩的過程當中就能初步了解相關知識。
遊戲教學 跟 體驗活動 比較不容易區分,
我自己的分法是看這個活動/遊戲 是不是直接把知識點設計進去,
如果在遊戲的規則與內容直接會了解知識點,
我會分類為遊戲教學,
如果過程沒有直接的了解知識點,
需要透過後續的引導反思再提出知識點,
我會分類為體驗活動。
遊戲化教學
是把遊戲中運用的機制、元素,套用到學習過程當中,強化學習的動力與趣味性,
但並不是進行遊戲,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集點方式,
考試、問答通過就加一點,集滿n點能夠換什麼之類的,
在教學中最常見的遊戲化就是積分、獎勵、排行、分組競賽、搶答,
但其實遊戲化元素還有很多,
包含社交性、創造性、自主性...等技巧,
遊戲化機制其實都是緊扣著人性,
學員會因為遊戲化的機制,提高動機、更加投入,也因此學得更好。
依照需求設計教學方法
以上四種都常被「教學方法」、「教學手法」這個名詞統一概括進去,沒有哪個比較好,需要依照教學目標、對象、時間、期待、場地...等進行設計,
還有講師自己能掌握的程度有哪些,並沒有一套通用的教學方式,
或是只能出現哪種,也有可能一個課程以上四種都用進去了,
但要很清楚這樣安排的目的與效果對教學目標的幫助,
不要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遊戲而遊戲,
但講師在跟邀課單位對焦的時候,
很有可能對方並不是很清楚這些差異,
所以比較保險的說法大多還是
「會有許多互動與活動,讓學員更容易吸收,也不會無聊」
然後再詳細解釋是會怎麼帶領操作,以及帶來的學習收穫。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