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世代溝通的2個相同與2個不同
2024 Dec 17 領導管理
最近收到幾個跨世代溝通的議題需求,
在訪談時我都會簡單的說明一下,
其實只要掌握好2個原本溝通上的基本原則,
就已經可以降低許多跨世代溝通的問題,
再多了解一下跨世代的2個不同,
就差不多適用大多數跨世代溝通/領導的狀況了,
知識、技巧、工具
都是這樣大原則下的延伸
相同的原則
1.開放的認知彈性
每個人的成長與經歷的環境背景不同,
對於事物的理解方式與認知就會有差異,
在這樣的前提下,
更能夠理解、接納不同的觀點與認知,
並用好奇而非直接排斥的方式相互理解,
進而做到良好的溝通,
逐步培養默契與共同認知,
達到良好的溝通。
2.清楚的表達,不要通靈
每次溝通課我都會問
「言行一致的表達跟察言觀色猜想法哪個比較簡單?」
目前100%都說前項比較簡單,
把話說明清楚自然在認知理解上的落差就會降低,
減少彼此通靈猜測的內耗,
如果猜想得不正確又會提高溝通的複雜度,
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也再次提問確認,
才能確保認知的一致性。
上述的兩個原則不管是舊世代對新世代,還是反過來都適用。
不同的模式
1.新世代更偏好平行的相處模式
以前的時代背景很重視前後輩/階級分明的相處倫理,
但往往會讓人感到緊張有壓力,
現在的世代更喜歡像是平行關係的相處模式,
不是說不能管不能教,
而是在溝通與互動的過程中,
不會讓人覺得會有我就是你前輩、主管那樣,上對下、要聽我的那種感受,
能力夠、懂帶人,自然會給你尊重。
2.更在意工作與任務背後的原因
過去的環境就是「聽話照做不會錯」,
也有許多主管在帶人時覺得部屬不需要知道這麼多,
交代什麼就做什麼就好,
但新世代的部屬越來越在意背後的原因,
對於任何新增、變更的執行事項或任務,
都會想理解原因,
才不會帶著疑惑前進,
想要清楚知道
「正在做什麼」、「將要做什麼」、「要往哪去」
甚至希望可以開放溝通,
讓他們有表達討論的權利。
掌握以上的2個相同與2個不同,
跨世代的溝通就能夠順暢許多,
當然還是有些表達、提問的技巧可以再提高溝通品質與效率,
溝通也不是一次性的,
不管是不是跨世代,
都需要持續的互動、理解、調整。

陳韋安
投身教育訓練領域超過15年,
具備 企管顧問規劃師、企業內訓練部門主管、授課講師 全方位經歷,
專精 教學技巧、領導管理、職場溝通、團隊協作 主題,
擅長運用多元的教學技巧, 創造互動有趣的學習過程,
幫助學員能由淺入深掌握關鍵、進行反思與活用,提高課後行為改變的可能性。